何祚庥院士真的是一个非同凡响的人物,我们过去对他有许多误解。从他自己所提到的“我和于敏共同研家(发)氢弹”这句话,我们无意间揭开了一个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家机密——原来氢弹的研发工作是由何祚庥主导的!他在话中将自己排在了于敏之前,这实际上传递了两个含义:一是氢弹的研究工作是由何祚庥带头开展的;二是于敏的角色更像是何祚庥的助手。这一说法让我们对何祚庥院士的认识大为改观,不禁心生敬意。毕竟,研发出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功绩自然不言而喻,足以载入史册。然而,也有网友对何院士的表述提出质疑:“按他所说,他和于敏一起研究出了氢弹!那岂不是阿斗也能说自己和赵子龙一起征战长坂坡,七进七出!”这一评论言辞犀利,堪称妙趣横生。
然而,接下来的一段话或许能更好地说明问题。上世纪80年代,时任九院院长的邓稼先曾亲自到何祚庥家中,探讨当年何祚庥在轻核理论组中的表现。何祚庥当时坦言,他并没有直接参与到氢弹的实际研发工作中。到了2000年左右,九院再次调查此事,黄祖洽在回应时表示,他承认何祚庥确实提出过一些想法,但那些想法相对初步,而且想要验证这些想法需要更为扎实的物理和数学功底,显然,何祚庥的水平当时并不足以完成这项工作。黄祖洽进一步说道:“不管你的想法对错如何,你要争取什么呢?搞我们这个项目,你觉得你能争什么呢?”
展开剩余73%除了在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何祚庥院士在社会学方面的参与也同样值得关注。年事已高的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始终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甚至在网络热点话题中也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何院士曾公开支持司马南反对伪气功的立场,广受社会各界好评。他也曾参与过与倪光南及联想集团之间的争论,力挺联想,批评倪光南,并对联想在芯片研发领域的态度表示肯定。在当前我国芯片产业面临困境的背景下,联想被视为其中的“首要功臣”,何祚庥院士也因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说到何院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他的观点十分鲜明且直率。他一度表示:“中国传统文化有90%是糟粕,看看中医就能知道。我认为那些呼吁取缔中医的声音,大多都有其依据。现在大家看病,几乎都选择西医,只有一些对现代科学了解较少的人才会选择中医。”而他对中医的反感,部分源于他对陈晓旭之死的解读。他认为,陈晓旭患乳腺癌期间,尽管同时接受过中医和西医的治疗,但最终未能治愈,甚至选择了出家。何祚庥似乎将中医的无力归咎于此,认为中医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然而,医学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有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医生。不能因为某个医生的水平问题,就对整个医疗体系下定论。事实上,何祚庥院士本身并非专研中医,也不从事社会学研究。现在回过头来看,或许他只是对时下的热点事件有较强的兴趣和关注,尤其是在网络上,总能看到他对各类社会话题的参与。有网友戏言:“何祚庥院士,在专业领域做得不怎么样,却在做不专业的事情时非常‘专业’!”这一评论不无道理。
有传言称,何祚庥与司马南的冲突,源于后者曾暗中录音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去年12月,疫情防控政策放松后,司马南在微博上曝光了一段录音,内容提到何祚庥与妻子庆承瑞在家里感染了“双阳”,却没有任何医务人员与他们联系过。尽管司马南并没有恶意,只是出于关心,但却因此得罪了何院士。录音中的内容让何祚庥觉得自己被冒犯了,以至于最后选择采取法律手段回应。然而,这一事件本身似乎并不复杂,录音不过是为了证明事实。或许正是因为司马南对事件的真相曝光,才使得何院士产生了不满。
近期,何院士又与华为发生了争论,大家纷纷猜测华为究竟做了什么让他如此不满。项立刚对此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中科院副院长提到基础研究不足时,背后有着对资金的“深思熟虑”。他说,芯片产业的复兴不能完全依赖国家投入,更应该依靠产业界自身的力量。事实上,中国的芯片行业,资金过剩而非短缺,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也未必能立竿见影。项立刚进一步指出,华为并非无法研发芯片,而是受制于技术上的瓶颈,特别是缺乏荷兰的EUV光刻机。因此,华为的困境并非因为缺乏理论研究,而是受制于生产设备。何祚庥院士批评华为“不懂得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这到底基于什么样的判断?如今的华为,拥有大量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以及成千上万的工程师,他们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所做的贡献,难道没有体现出科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吗?何院士,或许该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发布于:天津市易云达配资-配资炒股平台-股票平台哪个靠谱-杠杆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