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慢牛行情需基本面支撑 扭转通缩成吸引外资关键
来源:资管网
铜箔缠绕的资本迷局,锌锭盗卖的黑洞,老牌国企白银有色(维权)的内控疮疤在证监会一纸立案告知书下彻底暴露。“白银”之名背后,并非当下狂热的白银行情受益者,而是一部公司治理的反思录。
2025年9月10日,当白银有色(601212)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的消息传出后,资本市场用脚投票。次日开盘,公司股价一字跌停,市值一日蒸发约30亿元,信心溃散的投资者瑟瑟发抖。
01 内控失守,业绩暴跌
这场风暴并非毫无征兆。早在2025年7月,公司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就首次公开承认两起未及时报告的刑事案件:原营销中心员工勾结外单位人员,通过伪造销售单据侵占公司阴极铜产品,涉案金额高达1.57亿元。
白银有色的内部管理问题可谓积弊已深。据调查,公司不仅涉及阴极铜案件,2023年11月还发生了990吨锌锭被盗事件。
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红鹭与三家客户交易中出现的锌锭发货量与实付货款严重不符,差额高达3.88亿元。
这些案件均未在2023年年报中及时披露,公司解释称“因刑事调查保密要求未披露”,但这一理由显然未能说服监管层。
内控问题直接反映在业绩上。2025年上半年,白银有色营收445.6亿元,同比下降15.28%,归母净利润亏损2.17亿元,同比暴跌1859.82%。业绩恶化主要源于子公司上海红鹭与南储仓储的合同纠纷案。公司计提预计负债约3.14亿元,相应影响了半年度业绩。
一家有着70年历史的老牌国企,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
02 “白银”之名,不副其实
世界白银协会预测,2025年全球白银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持续扩张,将为银价提供基本面支撑。白银有色也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
但尽管名字中有“白银”,但白银有色并非纯正的白银股。公司主要业务为铜、锌、铅、金、银等多种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的采选、冶炼、加工及贸易。
从2025年中报来看,阴极铜收入212.32亿元,占总收入的47.65%;黄金收入83.18亿元,占比18.67%;锌锭收入仅32.94亿元,占比7.39%。
白银相关业务在公司收入构成中占比相对较小,公司更像是综合性有色金属企业,而非单纯的白银生产企业。
投资者想要把握白银上涨机会,可以关注更为纯正的白银概念股,如兴业银锡(000426)。2025年中报显示,兴业银锡主营业务高度集中于采矿行业,矿精粉收入达24.55亿元,占总收入99.28%,毛利率为56.85%。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矿产锡、矿产银、矿产锌,其中矿产银占比27%,其白银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纯度明显高于白银有色。
03 黯然神伤的中国有色工业“长子”
白银有色作为1954年成立的老牌国企,曾创下铜硫产量、产值和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纪录,被誉为中国有色工业的“长子”。
如今这家有着70年历史的企业正面临严峻考验:股价跌停、监管立案、业绩亏损。
白银有色的故事,恰似一部中国传统国企的转型寓言。它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曾享受过资源的红利,却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陷入困境。如今,当名字中的“白银”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概念,这家公司却因内部控制的溃败而黯然神伤。
这不是第一个被名字“错配”困扰的企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狂热的市场中,投资者往往被表象迷惑,被概念裹挟,却忽视了企业真正的基本面和内在价值。
白银有色的教训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商业的本质从未改变——诚信经营、规范治理、内部控制,才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没有这些基石,再耀眼的概念光环,也终将黯淡无光。
对投资者而言,我们需要问自己的不是“它叫什么”,而是“它是什么”。在波谲云诡的资本市场中,保持理性、深入调研、坚守价值,才是穿越周期的不二法门。
白银有色的命运,或许正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熟进程中必经的阵痛。而阵痛之后,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规范、透明、健康的投资环境正在形成。
从易会满到易晨阳:有一种贪腐叫父爱如山
程昆掌舵之下,农银汇理基金投研体系的深层困境
是非肖宇鹏:从地方设备局小干部到平安基金掌舵者的逆袭人生
易云达配资-配资炒股平台-股票平台哪个靠谱-杠杆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