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的沈阳,阳光把39军军部大院晒得暖烘烘的。副军长黄达宣整了整军装领口,心里直犯嘀咕:"新来的军长到底啥来头?"吉普车卷着尘土开进来,车门一开,下来个肩扛将星的中年军官。黄达宣刚要敬礼,突然像被雷劈了似的僵在原地——这张棱角分明的脸,分明就是三十五年前沈阳大西门那个举着双手的高个子机枪手!
时间倒回1948年11月2日,沈阳城飘着初冬的寒气。东北野战军2纵6师16团的尖刀连刚打进城里,黄达宣带着战士们在"世合公"银行后院清点俘虏。一水儿的国民党兵蔫头耷脑蹲着,就角落里有个大高个特别扎眼,军装脏得跟抹布似的,可腰杆挺得笔直。
"叫啥名?多大了?"黄达宣拿枪管挑了挑那人的帽檐。小伙子一抬头,眼神跟小狼崽子似的:"徐惠滋,十六,蓬莱人。"旁边俘虏插嘴:"这小子可神,中学生呢,机枪打得准!"黄达宣乐了:"中!跟咱干革命去!"徐惠滋急得直摆手:"长官,俺就想回家种地......"黄达宣一把揽住他肩膀:"种啥地啊!跟着咱,顿顿白面馍管够!"
就这么着,山东穷小子成了349团1连的兵。头回上战场,徐惠滋怂得腿肚子转筋。平津战役打天津,班长踹他屁股:"怂包!手榴弹会扔不?"他硬着头皮摸到敌人工事后面,闭着眼一拽弦——轰隆一声,还真炸开个突破口。战后评功,指导员拍着他肩膀:"好小子,天生当兵的料!"
朝鲜战场上更邪乎。1951年临津江阻击战,他们连守个光秃秃的山头,美军炮弹跟下饺子似的。徐惠滋大腿被弹片削掉块肉,愣是拖着血葫芦似的腿爬回阵地,架着机枪把美国兵压在山腰。卫生员要抬他下去,他骂骂咧咧:"滚犊子!老子机枪子弹还没喂完呢!"这一仗打完,他兜里多了个二等功勋章。
1983年重逢那天,黄达宣围着徐惠滋转了三圈,突然哈哈大笑:"当年要不是老子眼毒,你小子早回家抱孩子去了!"徐惠滋"啪"地立正敬礼:"报告老连长,您俘虏的机枪手向您报到!"满院子干部都看傻了,谁能想到眼前这位新军长,竟是副军长当年亲手抓的"壮丁"?
徐惠滋带39军那几年,全军大比武回回拿头名。有次演习,他猫在坦克里三天没露面,急得政委直跳脚。等红蓝军对抗结束,这老小子从坦克钻出来,脸上迷彩糊得跟花猫似的:"现代战争就得这么打!你们那些老黄历该烧喽!"底下参谋偷偷嘀咕:"军长这劲头,跟当年守临津江一个德行!"
1994年授上将衔时,徐惠滋特意把黄达宣请到家里。两老头就着花生米喝二锅头,黄达宣眯着眼看他肩章:"早知道你能当上将,当年该多抓几个俘虏。"徐惠滋给老连长满上酒:"您那会儿要是不拦着,我早跑回山东种地去了,现在指不定在哪个山沟沟里啃窝头呢!"
2005年徐惠滋去世,黄达宣在追悼会上盯着遗像看了很久。照片里的上将威严挺拔,可在他记忆里,永远定格成沈阳城飘雪的冬日,那个举着双手却挺直腰杆的年轻俘虏。老连长颤巍巍敬了个军礼,嘴里嘟囔着:"臭小子,走慢点,下辈子老子还去俘虏你......"
这段跨越三十五年的军旅奇缘,活像一出老天爷编的戏文。谁能想到,历史洪流里两个小人物的偶然相遇,竟像颗种子在战火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栋梁?当年沈阳城头变换的大王旗早成了老黄历,可那些在烽烟里淬炼出的情谊,比任何勋章都闪亮。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易云达配资-配资炒股平台-股票平台哪个靠谱-杠杆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